首页 > 曲艺杂谈 > 星期戏曲广播会光前裕后-苏州评弹青年演员展示系列
星期戏曲广播会光前裕后-苏州评弹青年演员展示系列

星期戏曲广播会光前裕后-苏州评弹青年演员展示系列

时间:2018. 12.16

场馆:白玉兰剧场

  • 10
    想看
  • 7
    浏览

保证真票,购票无忧

保证有票,无票赔付

担保交易,放心付款

  • 暂无图片 很抱歉,场次不存在或已过期
购票说明
  • 选择演出
  • 确认订单信息
  • 选择配送方式
  • 选择支付方式
  • 完成购票
购票提示

1.演出票品为特殊商品,除不可抗力因素导致演出取消外,订单不支持退换,可在平台转售; 2.演出详情仅供参考,具体以主办方公布信息及现场为准,请准时到场以免错过演出; 3.有票官方确保售出票品真实有效,请放心购买; 4.根据演出火爆情况,有票平台可能会将您所选的快递送票、上门自取等取票方式调整为现场取票,敬请谅解; 5.平台会尽力促使卖家履行交易协议,如果卖家付票过程中发生问题,本平台可协调相同或更高票挡的票品代替,否则平台将全额退款并按订单上约定的赔付方式与金额向用户进行赔付; 6.为了安全起见需要本人签收,演出快递票均为快递费到付(不包邮),请知晓!

演出详情

演出介绍

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创始于1983年元月的《星期戏曲广播会》,由1953年起的"戏曲广播会"和"星期戏曲节目"演变而来,历经30余年从未间断,已举办了京、昆、越、沪、淮、扬、锡、甬、评弹、相声、滑稽、黄梅戏等等全国各地方剧种的各类专场千余期,听众遍及华东地区乃至全国,这些专场在内容方面或以介绍剧种、剧团为特点,或以著名演员甚至乐师、编剧、作曲的精湛艺术作为贯穿,或以当时重大宣传任务为主题,抑或奖掖和提携青年人才的成长。剧种、内容和主题的多样性决定了它每一场参与对象的不确定性,有些场次是一个剧团参加的,有些则主要由一个剧团担任班底,又特邀其他剧团的著名演员合作;有些是同一剧种的几个剧团联袂演出,有些则是不同剧种和曲种的优秀演员进行会串,乃至全国甚至海外的著名演员通力合作,交流汇演。开办至今,它始终以推广、普及中国传统戏曲艺术为己任,努力发扬广播优势,进行戏曲节目的创新和改进,促进戏曲界的团结合作,出人出戏,并为培养戏曲观众,为戏曲广播培养听众,以发挥戏曲在两个文明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她的发展可以说是伴随着社会主义经济、文化建设的推进而推进,伴随着上海广电事业的演变而演变,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开拓与辉煌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正值改革开放、文化复苏之时,戏曲舞台生机勃勃,老艺术家重登舞台,戏曲新人破土冒尖,各地剧团竟演申城,新戏汇演层出不穷。正是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中,《星期戏曲广播会》以"荟萃名角、选唱精华"为特色,轮番邀请在上海舞台亮相的各剧种、各剧团名家新秀登场,坚强的阵容、整齐的行当、众多的流派,成为那个时代戏曲舞台难能可贵的记录者。如今,许多名家已经作古,有的已无法登台,他们当时留下的声音都成了弥足珍贵的资料。同时,《星戏会》也记录了一代舞台中坚艺术巅峰期的风采,也见证了一代戏曲新人的成长轨迹。除此之外,它还创造了沪上甚至全国戏曲舞台的许多第一。1986年6月,第99期"杨飞飞沪剧流派演唱会"轰动一时,开创了为艺术家举办演唱会的先河。此后,在十年的时间里,《星戏会》联合各界为30位戏曲大家举办演唱会或作品欣赏会,为中青年演员举办了12场专场,形成了一个又一个舞台热点。另外,《星戏会》还致力于将多年来热诚奉献却默默无闻的幕后英雄推到台前,为8位戏曲编剧、作曲、演奏家等舞台绿叶举办专场,为戏曲的繁荣和振兴做了大量实际而有影响的工作。
举办戏迷赛事又是《星戏会》的一大创举。1991年和1993年,《星戏会》接连主办了两届戏曲卡拉OK大赛,是沪上乃至全国首次票友大赛,每次都吸引了上千名越、沪、京剧爱好者,他们冒着酷暑,从江、浙、沪、粤赶来。经过层层比拼,一批优秀票友脱颖而出,有的甚至由此踏上了专业道路。
为了走近听众,扩大戏曲广播的社会影响,《星戏会》节目组还组织了许多有声有色的活动,比如和上海沪剧院联合举办、持续十年、足迹遍及上海各郊区的"沪剧回娘家"活动。沪剧表演艺术家丁是娥生前最后一次登台亮相,就是1988年在奉贤南桥举行的沪剧第六次回娘家。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星期戏曲广播会》还组织了许多演艺盛举,如1989年10月举行的200期庆典"全国戏曲名家汇演暨研讨会",全国8个省市、12个剧种、60余位表演艺术家及舞台中坚汇聚申城,88岁高龄的京昆大师俞振飞和刚过70的京剧大师张君秋联袂演唱《贩马记》,留下了令人难忘记忆。时任上海市领导的朱镕基同志、陈至立同志、时任上海广电局局长的龚学平同志亲自指导工作并观看了演出。1990年4月,《星戏会》举办"上海国际相声交流演播",它云集了侯宝林、马季、姜昆等近三十位国内著名笑星和海外相声名流,是相声界难得的一次盛会。1993年10月,《星戏会》300期"中国戏曲博览展演暨研讨活动"在人民大舞台隆重举行,来自全国近十个省市的二十多个剧团带来了一批极具特色的剧目,展示了精湛多彩的绝技绝活。

二、执着与坚守
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星期戏曲广播会》毫无疑问是广播星空中灿烂的明星。就像星光有时会黯淡,《星戏会》也有过十余年式微的痛苦。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娱乐方式的多元化,戏曲市场面临越来越多的冲击而日渐萎缩,随着上海广电格局的重组,1992年东方广播电台成立和1994年有线电视戏剧频道的开办,先后抽调了上海人民广播电台戏曲组一大批年富力强的骨干编辑。受经费、人力等因素的影响,《星戏会》逐渐减少、甚至停止了组台演出和现场直播,代之以实况录音,影响力随之递减。
尽管如此,上海电台的戏曲编辑们仍坚守着这方寂寞的舞台,并努力寻找着社会资源,1993年5月,《星期戏曲广播会》和上海电台另一档品牌节目《星期广播音乐会》的节目组合并,组成"空中大舞台",他们深入工厂、郊区,3年里办了20多场戏曲演出。1995年戏曲组重新接手《星戏会》后,又向广场演出探索,当年夏天在上海外滩陈毅广场举办的戏曲广场演唱会是上海广场文化史上第一台戏曲演唱专场。
2002年7月,星戏会"戏曲周周演"又在豫园中心广场拉开序幕,之后,面向驻沪使节的中秋晚会、沪港奥台政协委员参加的京剧名票名家元宵大联欢、上海各戏曲院团展演、票友展演等活动一一展开,并从豫园走向静安、普陀等十几个社区,在两年多的时间里,先后举办了40多场中小型演出。2003年秋,戏曲编辑又与黄浦区政府、上海国际艺术节办公室联合策划了"艺术节中华戏曲天天演",如今已经成为艺术节的保留项目。
在困顿中,《星期戏曲广播会》顽强地生存了下来,坚守着一方弘扬戏曲艺术的净土。

三奋起与拼搏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国民经济的发展,保护民族文化、提高文化软实力的问题赢得了整个社会的关注,以礼敬自豪的态度对待我们优秀的文化传统,成为大众传媒的课题。
2007年底,当时的上海电台领导做出一个重大决策--重振《星期戏曲广播会》,使之成为广播电视新格局中的一个亮点。08年元月起,《星戏会》恢复由电台组织演出、播出,也由此步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
1、"听戏、赏戏"与"说戏、学戏"并重
新版《星戏会》提出了"听戏、看戏、说戏、学戏"的口号。如果说"听戏、看戏"是《星戏会》的传统,那么"说戏、学戏"就是新的亮点,具体而言,就是进一步强化主持人的作用,特别是邀请知名的专业演员担任嘉宾主持,以边说边唱的生动形式,深入浅出地介绍戏曲知识,说戏、教戏。同时,经常邀请票友观众登台学戏、现场互动。
2、"走出去,请进来",扶持濒危弱势剧种
《星戏会》恢复组台直播后,有意识地邀请全国各地剧团到上海演出,或到当地去直播演出实况,内容涉及十多个剧种、二十多个剧团,其中有许多属于濒危弱势剧种。比如2010年和2011年,《星戏会》两次邀请阔别上海十多年的徽剧重新登上申城舞台,安徽省徽京剧院带来了古老的传统折子,国家级非遗徽剧传承人章其祥、谷化民等再度粉墨登场。演出受到专家和观众的欢迎和赞誉。2012年1月15日,日夜两场"长三角滩簧戏汇演"隆重举办,华东地区尚能演出的12个滩簧剧种齐集一堂,创中国戏曲史先河;2013年,与昆曲有着同样悠久历史的新昌调腔应节目组之邀来沪演出,而这竟是浙江新昌调腔剧团第一次在上海举办专场……还有像西安高腔、姚剧、绍剧、莲花落、天津相声、扬州曲艺,这些别具特色的专场,为上海的戏曲舞台增添了一抹绮丽的色彩。
3、提携戏曲新人,培育舞台明星
《星戏会》历来有提携青年演员的传统,很多当今明星都是从《星戏会》的舞台走出去的。新版《星戏会》立足为青年演员提供舞台,2008年以来,青年演员专场和戏校专场共举办约六十余场,向观众展示了上海戏曲的未来。
4、匠心独运,老戏新唱
《星戏会》不满足于常规的直播和演出,组织了一些名家专场,如赵开生评弹专场、陈卫伯单口独脚戏专场、越剧音乐家贺效忠作品专场、沈佩华锡剧流派专场、徐秀芳扬剧专场;还精心策划了一些的主题专场,如汇聚5对宝黛的"红楼梦·缘"上海越剧院演唱专场、尹桂芳、张桂凤、梅兰珍的纪念专场、"女评话专场"、庆贺《星期书会》30周年的"弹词流派反串专场"……这些演出角度独特,别具匠心,至今为群众津津乐道。
5、巧借力、重协作
新版《星戏会》在品牌重建过程十分重视与各种媒体的合作,首先与七彩戏剧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实现了电台直播、电视录播的联动,很好地扩展了品牌影响力。此外,《星戏会》还充分利用平面媒体、微博微信,知名网站、地铁灯箱、大楼广告等通路,不遗余力地传播信息,使受众有机会了解,从而成为新的广播听众,实现"扩大戏曲人口"的目标。
2008年起,从长三角戏曲广播联盟,到全国戏曲广播联盟,《星戏会》的品牌影响力通过全国兄弟电台的交流合作迅速拓展,除了与各台联合直播当地剧种专场外,广播联盟几乎每年都会策划实施大型演艺活动,2010年的"世博会·戏博会"、2011年的"红戏会"、2013年"星戏会30周年演出季"、2015年"全国稀有剧种展演"、2016年"全国曲艺大汇"、2017年"全国戏曲绝技展演"……无不持续数月、覆盖几亿人口,一次又一次谱写着全国戏曲广播同行团结协作的佳话。2012年它被评为"十大广播栏目",再次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2014年,拥有上海广播13套频率的上海广播电视台东方广播中心成立,《星期戏曲广播会》作为中心旗下戏剧曲艺广播的品牌节目,继续坚持着"高质量、低票价"的运作原则,在市场运作模式下不断探索、改进,发挥着它普及戏曲艺术、弘扬民族文化的独特作用。
30余年,《星戏会》从降生走到成熟,刻下了辉煌,也记下了广播人、戏曲人奋斗的不易,它浸透着六代戏曲广播编辑的智慧和心血。《文汇报》曾以头版头条的位置刊发《守护戏曲守护文化根脉》的文章,盛赞"《星戏会》的执着与坚持难能可贵",并指出:"守护戏曲,是公共文化坚守的一个项目,不仅要有一批坚定者愿意付出心力、不计得失地去扶助它们,更需要有效可行的公共文化政策和制度来保障它们。全社会都要有责任意识,都应当有所作为。"
前行的路上,"星戏会"付出着,也收获着,它自信它所创造的价值会被时间证明。

有多的票,立即变现

座位概览
场馆图
x
确保真票,  购票无忧
担保交易,  放心付款
安心购票,  无票赔付